集团新闻

中科新松双人形机器人上市,瞄准工业柔性协作痛点

2025-10-01


2025年制造业柔性生产真被卡脖子了,中科新松这波双人形机器人上市算挠到痒处。

这两条“铁胳膊铁腿”专治产线死板、物流低效的硬伤。

不过,人形机器人落地工厂不能光靠PPT,具体效能还得流水线上见真章。

业内搞升降机器人的不只新松,优艾智合上个月刚发布新款升降AGV。

但睿可MR73B这1m/s移速加2小时快充确实狠,比同行快充时间压短了40%。

更关键是25kg负载配合自由升降,老式AGV堆料车间的货架跨层搬运终于有解了。

有汽车配件厂测试反馈说,同类机器换层作业要折腾10分钟,这玩意儿3分钟搞定。

中科新松双人形机器人上市,瞄准工业柔性协作痛点

MR73A的双臂协作倒是新鲜。

27个自由度比特斯拉Optimus还多俩关节,柔性装配线上或许能秀操作。

可隔壁常州光伏厂试用过类似产品,机械手拧螺丝还是没老师傅利索。

新松吹的“人体牵引操作”算亮点,工人手把手教动作比编程省事。

就怕像某些协作机器人,复杂车间里避障系统抽风撞翻物料架,这维修账单可比人工工资刺激多了。

现在吹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扎堆冒头。

宇树科技靠跳舞机器人圈粉,结果工业场景根本用不上花架子。

新松能顶着中科院招牌务实挺好,但价格始终是硬门槛——某款同吨位机械臂单价够养六个工人整年。

新能源车厂这两年利润吃紧,除非真能把换线调试时间砍半,否则老板们宁愿继续三班倒。

说到底机器人不是来抢饭碗的。

重复搬箱子、危险槽罐巡检这些活早该交给机器。

新松要能证明睿可系列把设备巡检效率提三成,或者把仓库盘点差错率压到0.1%以下,制造业自然愿意掏钱。

就怕最后又变成科技展台吉祥物。

网友神评:

加拿大pc预测

现在工厂招工多难啊!年轻人宁可送外卖都不进车间。

这种能爬货架能搬货的机器人来十个!夜班组长不用扯嗓子喊人了。

搞双线产品挺聪明。

MR73A当车间多面手,MR73B当仓库飞毛腿,总比死磕一种形态强。

参数看着唬人,关键是用不用的起。别家机械臂月租三万二,新松敢不敢透明报价?

力控做不好就是车间杀手。之前有家吹协作机器人,结果测试时把工件捏成铝饼。

升降功能实用。我们电子厂老要弯腰取料,工人腰椎间盘突出率都31%了。

准备好开始吧,它既快速又简单。